Believe in yourself

我相信我能飞

字猫:

启功论书绝句百首·四

底从骏骨辨媸妍,定武椎轮且不传。

赖有唐摹存血脉,神龙小印白麻笺。

【作者自注】

王羲之等若干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水边修禊⑴赋诗事,早有文献记载,兰亭序帖⑵,乃当日诸人赋诗卷前之序。流传至唐太宗时,命拓书人分别钩摹⑶,成为副本。摹手有工有拙,且有直接钩摹或间接钩摹之不同,因而艺术效果往往悬殊。今日故宫博物院所藏有神龙半印之本⑷,清代题为冯承素⑸摹本,笔法转折,最见神采。且于原迹墨色浓淡不同处,亦忠实摹出,在今日所存种种兰亭摹本中,应推最善之本。

钩摹向拓⑹,精细费工,在唐代已属难得之珍品,至宋代更不易得。于是有人摹以刻石,其石在定武军州,遂称为定武本⑺,北宋人以其易得,于是收藏,遂成名帖。实则只才存梗概,无复神采。试与唐摹并观,如棋着之判死活⑻,优劣立见矣。至清代李文田⑼习见碑版字体刻法,而疑禊序,不过见橐驼⑽谓马肿背耳。

【译者附注】

⑴修禊(xì):指古人三月三日在水边祓除不祥的风俗。《兰亭序》: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”

⑵兰亭序帖:《兰亭序》又名《兰亭宴集序》、《兰亭集序》 、《临河序》、 《禊序》和《禊帖》,行书法帖。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三月三日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一人,在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“修禊”,会上各人做诗,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。《兰亭序》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,抒发作者好景难留、生死无常的感慨。法帖相传之本,共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,章法、结构、笔法都很完美,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。  

⑶钩摹:勾画描摹。

⑷神龙半印之本:神龙本兰亭集序,是唐朝冯承素摹本。纸本,行书,纵24.5cm,横69.9cm,28行,324字。存世兰亭集序摹墨迹以"神龙本"为最著,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,故称"神龙本",以便与其它摹本相区别。此本摹写精细,笔法、墨气、行款、神韵,都得以体现,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因印文“神龙”二字有一半不显,故文中又称“神龙半印”。

⑸冯承素:冯承素(617-672),字万寿,长安信都(今陕西西安)人。唐代书法家。据近年出土的《冯承素墓志》所载,他在唐高宗时官至中书主书,至咸亨三年(672)十月在长安通化里家中病逝,卒年五十六岁,与妻子朱氏合葬于乾封县(今属西安市)高阳原(在西安市长安区)。

传世王羲之《兰亭序》摹本(神龙本)自元代郭天锡后,一般衍称为冯承素手摹本。帖中破锋、断笔、结字、行墨, 均精微入神。

⑹向拓: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。由于法书墨迹因年代久远,纸色沉暗,字迹难辨,故在摹制时,须向光照明,以纸覆帖(常用油纸、蜡纸),勾勒其原字笔画,然后再以墨笔填充。向拓亦曰"影书"、"影覆"。

⑺定武本:摹写定武石刻而成的摹本。定武石刻见【原诗译释】

⑻如棋着之判死活:如同判别棋着是死棋还是活棋。比喻显而易见。

⑼李文田:李文田(1834-1895)字畬光、号仲约、若农、芍农、蘧圃,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。清代书法家。

⑽橐驼(tuó tuó):骆驼。

【原诗题解】

此诗谓宋代以后摹写刻石的字体完全不能体现兰亭帖真迹的神采,只有神龙本这样较好的唐代摹本还留存着兰亭帖的血脉。

【原诗译释】

1.底从骏骨辨媸妍:怎能凭骏马的尸骨辨识活马的优劣呢?底,疑问副词,如何,怎么,表反问。骏骨:骏马的尸骨。诗中以活马喻兰亭帖真迹,以骏骨喻摹写刻石的字体,如定武本。

2.定武椎轮且不传:定武本所依凭摹写的定武石刻尚且不能流传下来。定武:摹写定武石刻而成的摹本。椎轮:原始的无辐车轮,喻事物草创。此指定武本摹写所凭的定武石刻。据说唐太宗曾命人临《兰亭序》刻于学士院。五代梁时移至汴郡,后经战乱遗失。北宋庆历间发现,置于定州(今河北正定)州治。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,故称此石刻为“定武石刻”。大观中,徽宗又将其置于宣和殿。北宋亡,石刻亦亡失。

3.赖有唐摹存血脉:幸而还有唐代的摹本留存着兰亭真迹的血脉。赖:仰赖,幸而。唐摹:唐代的摹本。

4.神龙小印白麻笺:其中最好的是用白麻纸摹写的有神龙小印的冯承素摹本。神龙:唐中宗年号,705——707年。

 @墨铭奇妙 

评论

热度(111)